WATV-8综艺大观

《服饰里的中国》丛书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4年8月8日上午,由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指导、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主办、广州花湾文创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服饰里的中国》丛书创作研讨会”在北京国家轻工业机关大楼顺利召开。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理事长周新华、专职副理事长朱燕雯、《服饰里的中国》丛书联合发起人兼总策划林琳、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宗慧,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企业家共25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副理事长/《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执行主席陈新主持。 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旗袍文化艺术分会会长/《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主席朱燕雯在会议伊始致辞。她表示,编纂一套全面反映中国服饰特色与文化的丛书,既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与整理,也是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有力彰显,更是对“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强音的有力回应。这套丛书要力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学术严谨、实用性强。期望通过全体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能够创作出一套高质量、高水平的《服饰里的中国》丛书。这套丛书将不仅是一部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经典之作。亦将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扇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窗口,激发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与热爱;同时,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中国少数民族用品协会旗袍文化艺术分会副会长/《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副主席、《服饰里的中国》丛书联合发起人兼总策划、广州花湾文创艺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林琳介绍丛书的创作初衷、背景、理念和愿景,并表示将全力做好本套丛书的协调、统筹、推进工作。她强调,在全球文化日益交融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正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服饰,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又映射出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追求。《服饰里的中国》丛书不仅是对中华服饰文化的全面梳理,更是一个文化外交工程。我们将邀请资深的服饰研究专家、著名设计师以及文化工作者共同参与,力求打造一部集专业性、收藏性、艺术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中国服饰文化宝典。每一册将聚焦中国服饰的某一特定领域,从古风今韵到经纬交织,全方位地展现中国服饰的丰富多样和深厚内涵。 《服饰里的中国》丛书出版方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宗慧介绍了广州出版社出版图书的基本情况,发言强调,本丛书在关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重要性的同时,也应关注读者需求,探索创新的内容与形式,在产业融合、文娱转化方面要加大力度,提升丛书的知名度,并分享本社已出版图书的相关经验及成功做法。本套丛书计划于2026年年底前正式出版。广州出版社将组织专业编辑力量,提供一流的出版服务,全力保障丛书的顺利出版,确保出新、出彩、出精品,努力打造高水平精品图书。并且,在出版后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采用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推广。在会议上,出版社提供了本丛书框架征求意见稿。 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绘《服饰里的中国》丛书的创作蓝图。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如何写好这套丛书,就创作时间、内容风格、体例格式、编写思路、目标受众、市场需求、成果转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深度交流。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副会长/党支部书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原秘书长、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原总策划师、国家圆明园遗址公园原主任冯乃华介绍中国服饰出版物的现行情况,并指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较多民族服饰相关的出版物,《服饰里的中国》丛书需要另辟蹊径,既体现保护传承,又能够起到教育普及的意义。希望《服饰里的中国》的编写能够总结中国民族服饰发展的过程,为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做坚实的理论支撑,让民族服装“活起来”。同时,要在文化场馆、教育基地、影视制作等方面做好成果转化。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高级顾问、高级工艺美术师、华夏鞋文化博物馆馆长、中国童装博物馆馆长兼总策划钟漫天指出,《服饰里的中国》系列丛书编写的重点是展现民族文化,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研究方法的细化,各分册之间也要注意主次之分。其次,在丛书的撰写过程中要切实落地,注意角度新颖的同时,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应注意避免只看形式,忽略内容的撰写方向,力求丛书融合时代性与民族性,增强新鲜感。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高级顾问、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原馆长/教授贺阳分享了她为大型赛会设计服装,包括2008 年北京奥运会系列制服、火炬接力服装及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人员、技术官员、志愿者制服、火炬手服装,“神七”“神九”“神十一”“神十三”“天宫二号”任务宇航员睡袋纹样和舱内工作服等。同时,她明确了对《服饰里的中国》丛书编写方向的思路,建议要明确丛书定位,以锚定目标读者。并且,可以以设计为导向,明确各类服饰的基本特色和可变性,以服饰的实用角度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提升丛书内容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展现民族服饰中蕴含的道德、礼仪与情结。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副主席、中国西部高级定制中心负责人、北京服装学院继教高级定制研究中心主任/培训中心时尚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定制经济分会常务副会长王小灿从服饰文化传承的角度指出,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灵魂,代表着东方气韵。而不同的服饰如旗袍、马面裙等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模型,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发展,代表着不同地区的审美与文化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如何将民族服饰的品牌基因提炼出来是本丛书编写的一个重要目标。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高级顾问、非遗保护项目京绣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李凤茹指出,教育传承也是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明确服装穿着场合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从而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非遗传承大使、太原市唐人绣坊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三晋文化研究会晋绣艺术研究院院长武俊敏指出,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国刺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出了民间非遗瑰宝——晋绣。通过非遗项目进院校、进景区、进社区展示、展演、体验、互动、直播带货等形式,连接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 北京灵犀坊国服俱乐部创始人、北京大学特约旗袍服饰文化讲师、丝绸之路规划组专家、那氏传统旗袍第三代非遗传承人徐冬从旗袍的定位转变出发,希望通过本丛书的编写明确旗袍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服饰之一,不再限制于演出、秀场等特殊场合,扭转当代人对旗袍的错误认知,展现旗袍在新时代的活力。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副主席、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信息研究学会副主席/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理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工业大数据专委会主任、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大连机器人运动协会名誉主席陈志成谈到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提出将民族服饰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纳入考虑范围,以丰富丛书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 56 个民族形象大使(蒙古族)、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专家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执行主席、内蒙古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副主席、内蒙古妇女儿童基金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执委、呼市土默特蒙古服饰非遗传承人朝乐梦提到,民族服饰的传承以爱为中心,而各民族的特色服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移动博物馆”,要将传统服装现代化的转变展现出来。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副主席、北京旗袍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模特艺术发展促进会原秘书长、世界夫人 2023 北京赛区执行副主席、北京无为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茹指出,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副主席兼汉服研究设计中心主任、汉服之都国际服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汉服之春天朝国际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舜帝英皇世家(北京)国际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汉廷紫微时代(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河汉紫微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陕西汉宫八姐妹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陕西汉宫紫微垣汉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广东汉网天朝英皇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汉服小镇汉都城市建设开发(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冰皇提出汉服复兴与汉文化复兴。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发起人/副主席、《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原副社长、《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杂志社原副社长、世界创意经济大讲堂执行主席、京视网手机台副总编辑范凯建议,丛书在写法上要侧重考虑大众性,考虑市场需求,明确“为读者而写”。 《服饰里的中国》组委会副主席兼山东省组委会执行秘书长、世界夫人 2023…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