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故事

华盛顿州两湖总会成立庆典暨2025夏日烧烤活动圆满成功🏆

华盛顿州两湖总会成立庆典暨2025夏日烧烤活动圆满成功🏆 【西雅图消息】2025年8月31日,华盛顿州两湖总会在 Redmond Perrigo Park 隆重举办“成立庆典暨夏日烧烤”活动。来自湖南、湖北的乡亲及各界朋友近百人齐聚一堂,共庆总会成立,畅叙乡情友情,现场气氛既热烈又温馨。 🎉 庆典开幕 · 乡情相连 上午11点半,庆典正式开幕。会长 唐凤鸣(Janet Tang) 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与嘉宾共同剪彩,寓意两湖儿女在海外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简短却饱含深情的话语,让大家感受到:总会不仅是一个组织,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 自我介绍与互动交流环节,让新老朋友在轻松氛围中加深了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天还为 8月、9月生日的乡亲和小朋友集体庆生,歌声与笑声交织,许多孩子第一次在这样的“大家庭”氛围中切蛋糕,格外难忘。 🍖 烧烤飘香 · 文艺荟萃 中午,烧烤正式开席。炭火升腾、香气四溢,辣椒与孜然的味道,瞬间把大家带回两湖的夏日。乡亲们举杯共饮,边品尝边欢笑,仿佛一场味觉与心灵的“双重回乡”。 餐后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童声童趣:《Baby Shark》——Education Hill…

阅读更多

中美人物│中美文化大使涓子:跨越大洋两岸的掌灯人

涓子,真名:吕云片,出生于黑龙江农村的一个书香世家。爷爷读过私塾,通晓医卜星相等杂学,还会开方看病,方圆几百里的人见到他,都尊称他一声先生,奶奶也有文化,会讲很我故事。涓子两岁时跟随母亲、哥哥来到沈阳。好真诚,不善言谈,也不善交际,说话喜欢欢直来直云,还不乏带些大男孩的通达和豪气。涓子的朋友回忆说:她整个人给我的感觉比较豁达直率。 “她像水,细小的水,无声却浸润着周边的一切。” 涓子是湖南读书会中美文化大使,北美翰苑总社长、海外华英文学联盟理事会主席兼总编、世界和平联合会副主席、美国头条总编、全球微电影之都顾问兼海外宣传总监、中美首届龙好服装节秘书长、香港诗人联盟理事,《香港诗人报》编委,《凤凰山诗刊》顾问。 从小胡同到纽约峰会,从图书馆职员到文学旗手,涓子用她四十年的光阴,最张亮在异国他乡筑起一座“文字的神殿”。她的故事,即是个体奋斗史诗,也是新一代移民到海外打拼的华人社会的一个精神缩影。在离散与坚守之间,她以梦为马,以诗为舟,载着文明的星火,驶向永恒的乡愁与希望的远方,将中华文化远播四海,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开拓精神筑起一座文化桥梁!她是跨越时空的传递者,是火种,在文华交融中绽放星光,正如她在诗《心中的夕阳》中所写的那样:“光从不问归途,它只负责照亮来时的路。” 故土之殇:寻找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一架客机呼啸着离开地面,飞机的隆隆声把涓子托上了蓝天,拉开舷窗,天际处,一道边缘整齐的橘色云彩照射过来,映在涓子的脸颊上,舷窗下面是连成一片的云,海洋般翻滚着,激荡着,恰似她此时无法平静的心,这是她头一次出远门,而这头一次竟然让她走云了地球的另一端。人生漫漫路远兮,她无从知晓,那一步一步向她走来的世界,前面是绿洲,还是一片茫茫雪原! 80年代,涓子和先生一前一后来到美国。至此,涓子的人生轨迹也骤然发生了改变。买机票时的窘迫场景成为她记忆中的一个节点,幸得遇见美国留学生艾米丽的相助,她用一张“缺胳膊少腿”的中文字条,打开了涓子通往世界,跨越语言鸿沟的第一把钥匙。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涓子骑着自行车云某国际航空售票处,售票员从涓子手中接过钱,一边数钱,一边问涓子买云哪里的机票,涓子一听有些懵征了,她根本说不上来要云地方的英语名。售票员见涓子说不上来,便安慰说:“别着急,好好想想,千万可不能把地址弄错了,这可是国际航班,弄错了会很麻烦的。” 就在涓子打开包包,准备从里找出地址时,背后传来一声问话:“我可以帮到你吗?” 涓子抬起头,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一位年轻的白人女子。涓子看了她一眼,又迅速向四周扫去,她想确认一下,那白人女子是不是在跟自己说话。 白人女子会意的朝着涓子的方向走云,就见她远远伸出一只手,涓子也赶忙伸出一只手,两只手握在了一起。白人女子用有些僵硬的中文先做起了自我介绍。原来这名女子叫艾米丽(Emily),来自美国,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留学生,是专门来中国学习汉文化的。 艾米丽做完简单的自我介绍后,诚恳地说:“我想我可以帮到你。” 艾米丽的中国话听上去虽然有些僵硬,但一字一句都能听懂。涓子赶忙从包里找出一张小纸条递了过去,纸条是涓子的先生事先写好的美国地址。 艾米丽接过纸条,指着上面的英文地址问道:“你是要去这个地方吗?” 涓子点点头。 艾米丽忙脱下双肩包,从包里掏出一个长形文具盒打开,拿出一支半透明的圆珠笔,双从包里拿出一张地图展开,她指着上面的一 个小黑点说:“就是这里,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说着,她把涓子递给她的那张纸条翻过没有字的一面,在上面工工整整写下了“斯波坎”(Spokane)三个汉字,同时还为涓子写下了两句中英文对照的常用句子,“在哪里取行李?卫生在哪?”然后落上自己的大名,又将纸条递回给了涓子。 当载着涓子的车缓慢驶离小区,汇入车来车往,通往机场的道路时,她不由回头向家的方向望去,朦胧中她似乎看见父母和家人还站在小区的门口,在乍暖还寒的早春里,挥着高高举起的手,倾刻间中,热泪在涓子的脸上肆意滚落下来。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机,飞机终于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当涓子拉着拉杆箱来到机场大厅时,看到墙上、柱子上、半空中悬挂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的都是英文字幕时,她突然感到自己“哑”了!这一刻,她像一只折翼的小鸟,内心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望着两眼一抹黑的世界和这往往来来的黄头发,蓝眼睛,涓子傻了,她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拖着两只又沉又大的箱子,手里手里攥着下一趟航班的机票和艾米丽写给她的纸条,焦急的来回踱着,她想找一个心里托底的中国人问一下,下一趟航班在哪个登机口登机? 人走马灯似的匆匆从她眼前走过,涓子怯生生的,尽管她手里攥着艾米丽写给她的纸条,但是她不知道这形形色色的人中,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就在她万分着急的时候,一个着一身深蓝色制服的女人从她眼前走过,涓子眼前一亮,断定那女人从她眼前走过,涓子眼前一亮,断定那女人一定是机场工作人员,于是她紧赶了几步,从后面碰碰那女人的胳膊,在那女人回头的瞬间,她看清了,那女人的胸前别着一枚带有小飞机的徽章,于是她赶紧把机票和艾米丽写给她的那张纸条呈敢过去…… 就在这一刻,涓子遇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双重障碍,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她在到达美国的第一个星期便走进了社区免费英语学习班,两个星期后,她和许许多多来美的华人同胞一样,加入了浩浩荡荡的打工大军,开始了洋插队生活。 异乡耕耘:从“哑巴”到文学旗手 太浩湖 涓子的父亲、步步都是文学爱好者,受家庭影响,涓子非常喜欢诗,喜欢诗的语言,她常把父亲的诗集放在随手可得的床头柜上,晚上睡觉时,偶尔会拿起来翻翻,她很羡慕崇拜他们,也幻想过像他们一样诗情画意。…